
餐飲店盯上精釀啤酒,和年輕人的追捧離不開關系。
啤酒似乎正在為海底撈餐廳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。
12月13日,中信建投證券發(fā)布的海底撈研報稱,海底撈目前700家門店的年啤酒銷售額或達到4.32億元。要知道,啤酒上市企業(yè)蘭州黃河(000929.SZ)2018年的全年營收也不過5.09億元。
研報樂觀預計,隨著海底撈逐步擴店,未來1300-1500家門店的啤酒銷售額約9.25億元,凈利潤接近4.5億元??紤]到啤酒產品進一步培育成熟,中信建投預測2021年海底撈銷售啤酒的凈利潤占比將達到9%。
公開資料顯示,海底撈在2017年下半年開始推出啤酒,它選擇的并非工業(yè)啤酒,而是精釀啤酒。之所以做此選擇,海底撈考慮的是從工藝角度,精釀啤酒的麥芽等原料的含量更高,口感調整后相對獨特。
根據海底撈官方公眾號的宣傳:該公司專門組織了品酒團隊,測試了40多種啤酒,經過4輪品鑒后,才挑選出一款原麥汁濃度12度的精釀啤酒。
經過升級后,目前海底撈啤酒主要分為德式小麥啤酒、經典大麥啤酒、深色拉格啤酒三種,其中小麥和大麥啤酒每瓶約13元,罐裝的深色拉格啤酒單價為12元。餐廳為主要售賣渠道,同時在海底撈APP商城和京東等電商渠道銷售。

圖片來源:海底撈
餐飲行業(yè)分析師林岳對界面新聞表示,餐飲店增加飲品不是什么新鮮事,尤其在火鍋和川湘麻辣餐廳中,飲品有沖淡辣感、解膩和下火的作用,比如太二酸菜魚的紅糖冰粉,西北莜面村的沙棘汁,胡大飯館的酸梅湯以及“湊湊”的臺式手搖茶”等,都做得比較有特色。
與從同時,飲品還能帶動餐廳整體客單價和利潤水平的提升。英敏特Mintel一個消費者外出就餐報告指出,15%-20%的飲品銷售額能為整個餐廳貢獻50%的利潤。中信建投的研報也提出,海底撈對包括啤酒、乳酸飲料等產品的開發(fā)和延伸,會進一步提升其整體坪效。
在餐飲行業(yè)中,海底撈也并不是首·個推出精釀啤酒的品牌。2017年,小輝哥火鍋、味千拉面等都曾宣布在自家門店提供精釀啤酒。
餐飲品牌盯上精釀啤酒,和年輕人的追捧離不開關系。“年輕人喜歡新鮮感和體驗感,加之近年來精釀啤酒被包裝成了一種精致的生活方式,餐廳希望借此引流并不奇怪。”餐飲業(yè)內人士崔文軍對界面新聞說。
據《2018年中國啤酒行業(yè)分析報告》,精釀啤酒在中國啤酒市場所占的份額還不到1%,但一直保持了增長的勢頭。按歐睿咨詢的數據,自2013年后,中國啤酒整體銷量一直在下降,但銷售額卻在增長,2012~2017年年均增長達到8.4%,這意味著,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了價格更高的啤酒。且長期飲用工業(yè)啤酒的消費者,在接觸精釀啤酒等高端啤酒后,會被相對獨特的口感所吸引。
不過,崔文軍分析認為,啤酒仍然有飽腹的特點,啤酒銷售越好,也就意味著食客對其它產品的銷量就會降低,對海底撈來說并不全然有利。此外,喝啤酒也會拉長一頓飯的時間,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會降低了海底撈的翻桌率。